首 页 新闻资讯 政策法规 科技推广 安全监理 教育培训 农机维修 农机服务 农机机构  
 
  您的位置>>首页>>综合信息>>农机快讯
请选择字号【 】 
 
我国农机化“十一五”整体进入中级阶段
2006-10-17

中国农业大学专家解读农业机械化发展十一五规划


  重要机遇期
  
“十一五”期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生产力,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这一时期,农业结构调整将不断深化,专业化生产规模将不断扩大,现代生产要素将进一步替代传统生产要素,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中所占份额会越来越大。同时,国家初步具备了加大力度扶持“三农”的能力和条件,国家对农业机械购置补贴的力度和范围在逐步增大,农民发展农业机械化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对农业机械需求持续增长,农机市场供求两旺,农机工业的发展和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也为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来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农业机械化发展面临着有利的发展环境,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重要机遇期。
  
中级阶段
  
按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阶段的划分标准,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小于40%,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大于40%的发展阶段,为农业机械化初级阶段;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40%~70%,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在20%~40%之间的发展阶段,为农业机械化中级阶段;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大于70%,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小于20%的发展阶段,为进入了农业机械化高级阶段。
  
2005年全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36%,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为44.8%。根据这种情况,“十一五”时期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总体目标是: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整体进入中级阶段,有条件的地区率先进入高级阶段,实现速度、质量、效益同步增长,为实现2010年全国农业劳动生产率比2000年翻一番提供支撑。“十一五”农业机械总动力预期达到8亿千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预期达到45%,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预期降到小于40%,这将标志着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整体进入了中级阶段。
  
区域发展重点
  
东部地区、大中城市郊区和有条件的农垦地区。在继续提高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的基础上,积极为发展外向型农业、城郊型农业和观光农业服务。重点发展种养业主要产品的生产、产后处理及加工、保鲜、分级、储运机械化,为技术密集型、附加值高的农产品和出口产品提供装备和技术服务。大城市郊区要发展适应都市型农业多功能特点的农业机械化。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实现农业机械化,加快现代农业建设。
  
中部地区和粮食主产区。重点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做大做强粮食产业提供农业机械化支持。进一步巩固、提高小麦生产机械化水平;全面推进水稻生产机械化,实现机插和机收的快速发展;逐步推进玉米收获机械化,为实现玉米生产全过程机械化奠定基础;积极推进大豆生产的全程机械化;大力发展饲料青贮和秸秆综合利用机械化,为推进农区畜牧业发展和农业循环经济提供农业机械化服务。
  
西部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努力提高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农产品机械化、草原建设和草场改良机械化、环境友好型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机械化,以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机械化,最终形成农业机械化支持优势农产品产业化,农业产业化带动农业机械化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
  
农机化科技创新与应用
  
各区域在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同时,还要建立健全区域间相互促进、优势互补的协调互动机制,促进农业机械化生产要素的区域间流动,鼓励和支持各区域间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发达地区对口支援欠发达地区,形成全国协调平衡发展的格局。
  
把不断提升农业机械化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基点和调整农机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实现关键技术的突破。积极配合和参与国家重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充分发挥其龙头作用,构建农业机械化自主创新体系平台。支持鼓励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开展技术创新,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科研机构为支持力量,产学研相结合的农机科技创新体系。
  
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努力提高集成创新和原始创新能力。加快对农业机械化“瓶颈”的技术研究,精选一批急需发展、技术基础较好、经过努力能够率先突破的关键技术群,组织力量重点攻关。
  
继续开展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成套技术装备的研究,逐步解决玉米收获技术、杂交稻及超级稻高速栽植技术,推进播种、收获机械的多功能化;加强优势经济作物机械化技术与装备的研发,努力实现棉花、鳞茎类作物、热带作物、温室作物生产机械化关键技术设备的突破;积极开展机械化节本增效技术和秸秆资源化综合利用机械化技术的研究,开发节水、节肥、节种、节药、节油等资源节约型的机械装备和应用技术;加强农业机械化软科学研究,重点加强农业机械化发展战略、促进政策、技术路线、农业机械化贡献评价体系、科技创新体系与机制等研究,为农业机械及其应用技术的研究提供理论指导,为农业机械化发展重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加快先进适用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应用。重点推广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适合不同类型区的保护性耕作技术、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机械化旱作节水技术、农作物秸秆饲用加工利用技术、油菜生产机械化技术、薯类生产机械化技术、畜禽养殖及废弃物处理技术、草原建设与牧草生产机械化技术、高效低污染植保机械化技术和农机节能技术。
  
农机购置补贴
  
“十一五”期间,要进一步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完善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办法和补贴机制,强化落实措施,巩固补贴成效,提高补贴效益。继续扩大农机购置补贴的范围和规模,向优势农产品集中产区倾斜,向重点作物关键环节倾斜。加强补贴机具的质量和使用情况监督,确保补贴实惠真正落实到农民手中。吸引社会资金和民间资本对农业机械化的投入,形成以农民为主体的多元化、多渠道农业机械化发展投入机制。
  
农机社会化服务
  
“十一五”期间,要继续保持农机社会化服务良好的发展态势,在重视量的增长的同时,重视质的增长、结构的优化。坚持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和完善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适应家庭承包经营和现代农业要求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以农机社会化服务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继续走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共同利用和高效利用的发展道路。
  
大力发展农机服务组织。鼓励农业生产经营者共同使用、合作经营农业机械,支持农机大户的发展;积极引导各类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发展,实现规范化运作;引导有一定规模和服务能力较强的农机服务组织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形成农机社会化服务龙头组织;大力发展农机作业中介服务组织,严格资格认定,规范中介行为;促进农业机械销售、作业、维修等服务市场发展,培育和壮大市场主体,形成农机服务新的增长点。
  
努力创新农机服务模式。充分发挥市场资源配置作用,逐步形成以市场为导向,服务为手段,融示范、推广、服务为一体的多元化的新型农机服务机制;创建农机服务品牌,进一步做大做强农机跨区作业,提高组织化程度和集约化水平;进一步增强农业机械化管理部门的服务能力,完善各项服务措施,提高信息服务水平,促进农机服务的社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农机化管理和技术支撑体系建设
  
通过加强农业机械化标准制定和执行工作、加强农业机械试验鉴定、质量认证及投诉监督工作、加强农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加强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加强农业机械化信息服务和宣传工作,大力提升我国的农机化管理和技术支撑体系建设。
  
项目带动战略
  
“十一五”期间,要着力实施好六方面的重点项目:
  
大力发展粮食产业机械化工程。继续实施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现代农机装备推进项目”,通过加强基础性建设,推进以生产全过程机械化为主攻方向的粮食产业机械化,促进良种、耕地等核心要素的生产潜能的有效发挥,增强粮食生产的技术集成和标准化应用能力。
  
继续实施保护性耕作示范工程。通过项目实施,完善不同类型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因地制宜地建立技术模式,推广适用机具,强化技术培训,逐步建立长效的示范推广机制,推动保护性耕作从试验示范阶段转入推广阶段。
  
加快实施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项目。重点抓好水稻主产区的机械化栽植、收获技术的示范推广,实施优质水稻区域机械化生产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和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加强农机和农艺结合,以规范化育秧和机插秧为突破点,完善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体系,促进水稻生产机械化快速发展。
  
扩大实施机械化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以北方旱作区为重点,以提高天然降水的有效利用效率和效益为目标,示范推广机械化旱作节水技术与装备,促进旱作节水农业的发展。
  
积极发展特色农产品生产机械化项目。根据不同地区特色农产品生产要求,积极搞好机械化技术试点示范,促进特色农产品机械化的发展。
  
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型农业机械化项目。发展节水、节油、节肥、节种、节药和资源综合利用的农业机械化技术及设备,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节约、生产安全的新型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服务。
  
专业队伍建设
  
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农业机械化技术培训,进一步完善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体系。努力推进农业机械化重点学科建设,提高农业机械化高等教育质量和水平。加强对农业机械化专业人员的在职培训和农机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培养高技能专业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开展对农民机手的生产经营技术培训,使他们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力量。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十一五”期间,农业机械化行业要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实施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加强对外技术合作与交流,引导国内农机企业同国外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积极利用外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优化国内农机制造企业结构、提升技术水平。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农机企业“走出去”,到境外投资办厂,带动产品和服务出口。加强农机产品对外宣传和推介,扩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农机产品出口,提高我国农机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鼓励境外农业机械化工程承包和劳务输出。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扩大互利合作和共同开发。

作者/出处:中国农机化导报 阅读次数 [6947]

上一篇  下一篇   
栏目最新内容 | NEW
 石道河镇查看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 
 科技种田 效能提升 
 宁江区农机局多措并举积极推进保护性耕作 
 庆阳镇:农机助力“姑娘果”果苗移栽定植 
 “机”遇春耕,“支”援振兴 
 公主岭市“人工增雨”助春耕解旱情
 长春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王立春带队来双阳区鹿乡镇考察梅花鹿产业发展情况
 “舒兰大米”被授予溯源中国可信区域公用品牌
 省委副书记、省长胡玉亭到吉林桦甸市和通化辉南县、柳河县 调研春播春耕、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全域旅游工作
栏目热门信息 | HOT
祝贺吉林农业机械化信息网开通 [48486]
2004年喷雾机(器)产品质量抽查合格率为69.3% [48016]
老农40年苦造插秧机(图) [47651]
领导致词 [46862]
广西消费者协会推荐7个农机产品为“2005年度消费者信得过商品” [46614]
等离子体机种子处理技术试验示范初见成效 [45916]
吉林省延边州农机局召开全州农机工作会议 [45882]
辉南县召开农机工作会议 [45656]
敦化市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工作成效显著 [44639]
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农机专业会在京召开 [43159]
     

主办:四平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中心
地址:英雄大街2220号
电话:0434--5089268   
email:sp@jlnongji.cn
http://sp.jlnongj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