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格种苗应满足以下要求:种苗的主根、侧根、须根应完整.主根应饱满、质地充实,人参种苗越冬芽应完整, 饱满, 质地充实,不应检出镰刀菌、链格孢及线虫。种苗重量应满足表2要求。
3.种子催芽处理
当年采收的种子应立即去除果肉洗净后进行催芽;上年采收的种子于6月初开始催芽。将种子与河沙(过孔径为0.17 mm 筛)按1:3混合均匀。温度在15 ℃-20 ℃为宜,每隔 10-15 d 倒种一次,含水量 35 %-45 %为宜,催芽时间70-90 d,催芽裂口率达95 %以上,胚率达80 %以上。达到催芽指标的种子,当年秋季不能播种时,应越冬贮藏。封冻前选择背阴高燥场地挖窖,窖底铺上木头或石块,种子箱放入窖内,箱口高出地面15 cm,箱顶覆盖编织膜,箱顶及周围培土30 cm,踏实。封冻后覆盖一层锯末或落叶,适量浇水,用帘子压好,第2年春季,解冻前取出播种。
(四)播种与移栽
1.播种
春播在4月中、下旬(土壤化冻后)开始,秋播在10月中旬到11月上旬(土壤结冻前)开始。
根据生产目的,可采用点播、条播或散播方式进行播种,直播株行距宜为(3-5 cm)×(15-18 cm),育苗株行距宜为(3 -5 cm)×(5-8 cm)。
春播覆土3-6 cm为宜,根据生产需要可覆盖已进行消毒处理的碎稻草、碎玉米秸秆或树叶,应边播种边覆盖,以防干旱。秋播覆土4-6 cm为宜,根据生产需要可覆盖已进行消毒处理的碎稻草、碎玉米秸秆或树叶等防寒物3-8 cm。
2.移栽
春栽在4月中、下旬(土壤化冻后,芽孢萌动前)进行,秋栽在10月中旬到11月上旬(土壤结冻前)进行。斜栽或平栽,株行距一般为(8-15 cm)×(18-30 cm)。
(五)田间管理
1.出苗前期管理
每年的4月(不同地区时间略有不同)是人参播种前期准备的阶段。主要进行床面和排水沟清理、床面消毒、松土、春播春栽和施肥及参膜覆盖等工作。控制土壤湿度和消灭病害传染源,预防极端天气造成的缓阳冻、大风等气候灾害。
出苗前期主要发生人参(西洋参)根部病害,如:菌核病、根腐病等,适宜土壤湿度和温度是预防根部病害的关键。提前预防茎部病害,如:茎部黑斑病、灰霉病、疫病等。
根据人参(西洋参)年生、田间状况及生产要求选择适宜的消毒药剂。将田间植株茎叶残骸及时彻底清除,集中销毁,并及时采用合适药剂对床面及作业道全面消毒。施用药剂应选择人参登记农药,防治病害应做到净、狠、全。
2.出苗展叶期的田间管理
每年的4月-5月中旬是人参(西洋参)的出苗展叶期,在前期准备的基础上,应及时观察气候变化,进行必要的预防措施。调整光照强度,除草,预防病害发生,特别防治颈部病害的发生,如:黑斑病、立枯病、疫病等,不留籽地块进行摘蕾处理。
应根据人参生长时期的适宜光照进行调光,1年生苗田和留种田应上薄膜和遮阳网,透光率30 %左右,其他年生苗田只上膜,透光率40 %-50 %。
一般移栽地块易发生茎部黑斑病,新移栽、新播及二年苗地块易发生立枯病。
3.开花结果期管理
每年5月中旬到8月初是人参的开花结果期。调整光照强度,除草,预防病害发生,特别防治黑斑病和灰霉病等病害的发生,果实采收。
应根据人参生长时期的适宜光照进行调光,1年生苗田和留种田应上第二层遮阳网,透光率20 %左右;其他年生苗田上第一层遮阴网,透光率30 %-40 %,开花期应及时上第二层遮阴网,透光率20 %-25 %。
暴热天气后易爆发黑斑病,部分通风不畅,低洼冷凉、长期潮湿地块,易发生灰霉病。
4.根部膨大期及采收期管理
每年8月中旬-9月中旬是人参的根部膨大期和采收期,西洋参为8月中旬-10月中旬。调整光照强度和土壤湿度,除草,追肥,预防病害发生,特别防治黑斑病和灰霉病等病害的发生,人参采收。
应根据人参生长时期的适宜光照进行调光和调水,撤掉第二层遮阳网,适当增加光照,透光率40 %-50 %。进入雨季后降水集中,应及时清理排水沟防止参床积水过雨,参床土壤湿度过大可以引发人参根部病害的发生。对当年作货的地块,可适当撤膜放雨,增加土壤湿度,干旱严重的应适当浇水2-3次。
人参叶部病害的发病盛期,一般以黑斑病、灰霉病为主,也是疫病的主要发病时期。如持续晴热,黑斑病易流行发生;如持续阴雨低温,灰霉病易流行发生;如持续高温高湿,疫病易流行发生。
5. 农药选择及施用方法
根据防治目标及药剂配方选定所需药剂(人参登记农药)。同种药剂与其他药剂交替施用,同种药剂的施用安全间隔期一般为21-35 d。做货地块应严格控制最后一次施药到收获时的安全间隔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