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新闻资讯 政策法规 科技推广 安全监理 教育培训 农机维修 农机服务 农机机构  
 
  您的位置>>首页>>新闻资讯>>本地信息
请选择字号【 】 
 
补短板调结构 促创新破瓶颈
2021-3-5

  四平市铁东区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关于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决策部署,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在坚守粮食安全底线和生态保护红线的基础上,推进农业发展动力转化、结构优化、方式变化,不断提高全区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聚焦“补短板” 打牢现代农业发展基础
  扩大要素供给,培育增长的新动力新能量,拓宽发展的新空间新途径,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推进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河道、沟渠、排灌设施等农村基础设施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全区共改造高标准农田1000公顷,整修各类水利设施1.3万延长米,维修小二型水库3座;加快农业品牌打造。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大力推进“三品一标”认证,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全区“两品一标”认证农产品达到27个,“叶赫白蘑”获评全市首个地理标志产品。借助“平地生香”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影响力,进一步打造区域品牌命运共同体;加速质量强农步伐。深入推进化肥农药“负增长”行动,加大良种良法的引进推广力度,促进农业科技创新研发,共引进新品种41个,新技术30项,建立农作物生产基地85公顷。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目标责任制,强化监测监管,没有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聚焦“调结构” 转变现代农业发展方式
  对那些经济效益偏低、市场需求不足、严重破坏环境的过剩产能进行压缩,降低成本,激发活力,提高效益。向高效农业调。科学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合理划定养殖业适养、限养、禁养区,逐渐淘汰落后畜牧生产产能。完成调减籽粒玉米面积3333.33公顷,全区蔬菜特产面积达到2808.93公顷,总产量7242万公斤,总产值14109万元;向精深加工调。明确产地加工、精深加工两个方向和农产品加工、畜产品加工、饲草料加工、农业生物质等四大领域,大力发展玉米食品、鲜食玉米和饲料玉米为主的玉米食品加工业,扩大无污染和工厂化蔬菜生产基地规模,鼓励支持农畜养殖集养、加、销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推动农产品多层次、多环节转化增值,国家、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19家;向集中经营调。通过托管耕种、入股合作等经营模式,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为支撑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全区农业合作社已发展到340家,覆盖全区行政村100%,吸纳农民9830多户,占全区农户总数的40.6%,8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被评为省级示范社,土地规模经营比重达到70%以上。
  聚焦“促创新” 提升现代农业质量效益
  依托科技创新,培育农业经济增长的“乘数因子”,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伸第一产业链条,打造更具特色的农业全产业链。加大科技支撑力度。深入实施农业科技创新工程,加强与吉林农业大学、延边大学等高校和农业科研院所战略合作,搭建“农科教”创新平台。强化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全区共改造高标准试验示范农田4000公顷,有效培育20个科技示范主体;提升机械耕作程度。创新金融支持农业机械化发展模式,开展农机融资租赁,着力培育农机大户。支持农机新装备示范推广,支持发展环保、智能型农业机械,推动粮食机械化干燥,推进粮油等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全区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已达到87.5%以上,设施农业、畜牧养殖和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率总体达到40%以上;推进三产融合进度。设立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搭建农产品“线上线下”交易平台,全区共建立电商服务网点132个,本土产品网上销售总额每年在亿元以上。扶持发展以红色旅游、美丽乡村游和休闲农业等为主的乡村旅游,全区共有4A级乡村旅游经营单位1家,3A级乡村游经营单位5家,卧龙泉屯乡村旅游点成为全市乡村游的新热点。
  聚焦“破瓶颈” 加快现代农业改革步伐
  通过改革创新,下大力气清除农业产业发展的瓶颈与桎梏,提升农业产业管理技术和抵御风险的整体水平。破除土地瓶颈。盘活农村土地资源,用好流量、辅以增量,切实完善农村土地利用管理政策体系。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已全面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核资工作顺利通过省、市验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工作全面完成,资产股份量化等改革正有序推进,全区土地流转面积达到近6666.67公顷;破除资金瓶颈。探索多元化、多层次、多形态的乡村振兴投入保障机制,乡镇金融服务机构实现全覆盖。推行土地收益保证贷款试点工作,发放贷款2300余万元。分类别建立农业产业发展基金,激励、引导产业发展,全区已建立棚膜蔬菜产业发展基金300万元、林果产业100万元;破除人才瓶颈。实施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建立科技特派员、农民专家团和科技扶贫专家服务团队三支力量,采取“差异化”管理、“分区分类”“结对帮扶”等形式,加快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近两年完成新型职业农民培训5000余人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350名。(四平日报 刘向永 林鸽)

作者/出处:四平日报 阅读次数 [576]

上一篇  下一篇   
栏目最新内容 | NEW
 四平:争做农业合作化的推动者排头兵 ——记梨树县梨树镇宏旺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文镝
 四平:带动更多农户多种粮种好粮 ——记梨树县聚丰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邵亮亮
 四平:新立乡:党建领航探富路 港椒试种启新程
 四平:王奔镇巨兴村:风吹麦田 喜看小麦长势好
 四平东明镇:辣椒移栽正当时 \"火红产业\"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四平市水稻机插秧现场会在伊通满族自治县举办
 四平:毕志杰主持召开2025年第七次全县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专题调度会议
 四平:新立乡:春耕正当时,水田奏响希望曲
 四平:玻璃山镇:丹参种植正当时 田间奏响产业振兴曲
栏目热门信息 | HOT
保护性免耕播种好 [4199]
四平市农委部署防汛抗洪抢险工作 [4158]
全省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培训班在四平开班 [4152]
康达公司请来专家挑毛病、找问题、征求意见 [4069]
专家聚集示范田——全省农机专家经验交流活动侧记 [3912]
双辽市备春耕:科学谋划 提早安排 强化落实 [3893]
梨树县农机工作“五化”促发展 [3873]
四平市全力抓好春耕生产工作 [3726]
春风过处地复苏 农机部门忙备耕 [3628]
公主岭大力推广农作物增产保产技术 [3154]
     

主办:四平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中心
地址:英雄大街2220号
电话:0434--5089268   
email:sp@jlnongji.cn
http://sp.jlnongj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