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新闻资讯 政策法规 科技推广 安全监理 教育培训 农机维修 农机服务 农机机构  
 
  您的位置>>首页>>综合信息>>综合要闻
请选择字号【 】 
 
食为政首——稳住农业基本盘增添发展底气
2020-7-28

   仓廪殷实,是国家之福,是百姓之盼。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和安全。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时强调,“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让农民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新华社记者近日在多地粮食主产区看到,稻菽飘香丰收在望,农业生产有序推进。特殊之年,经历疫情考验,面临多重挑战,我国依然牢牢地稳住农业基本盘,以科技为引领的农业现代化建设,正扛起强农兴农重任,为高质量发展增添底气。

稻菽飘香望丰收 农业生产有序推进

在河南周口市淮阳区四通镇时庄村的农田里,一排排玉米站得笔直,长到了齐胸高。80岁的村民时文俊吃过午饭,习惯地坐在田埂旁,看着玉米铆着劲地往上蹿,喜滋滋地说:“长得真不赖,又是个大丰收。”

小暑过、金蝉鸣,从春到夏、从南到北,记者在粮食产区看到一派繁忙景象,开始描摹着金秋丰收的希望。

走进四川眉山市东坡区岷江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成片绿油油的水稻长出了高高的个头。这里是好味稻水稻专业合作社的种植基地。合作社理事长李相德说,今年水稻种植面积超过4万亩,现在长势良好,估计又是一个丰收年。在安徽天长市,禾禾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的2600亩水稻,还没成熟就已经被订购。合作社理事长平东林说,预计亩产在1300斤左右,顺利完成预期目标。

一望无际的稻田里,无人机在空中作业,和田间劳作的人们相互映衬,俨然一幅优美的“现代农桑图”。在北方的水稻种植大县河北滦南,21.9万亩水稻长势良好。滦南县柏各庄镇百祥谷物种植合作社工作人员周浩田说:“现在正处在水稻生长的关键期,每天公司都要出动十几架无人机进行助农作业,确保夺取大丰收。”

黑土地上铺开着绿色的希望。在黑龙江绥滨县绥滨镇敖来村,村民赵静正在地里忙着“拌肥”。入夏以来雨水增多,水稻进入生长旺盛时期,也是管护的关键时期。赵静说:“今年水稻长得相当不错,我们精心伺候,收成肯定差不了。”

田间生长的是希望,粮仓充盈的是喜悦。

近日,国家统计局网站公布今年全国夏粮生产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夏粮总产量达2856亿斤,比2019年增加了24.2亿斤,增长0.9%,全国夏粮生产再获丰收,产量创历史新高。

河南农业大学教授郭天财说:“夏粮是全年粮食生产的第一季,打了一场漂亮仗,格外振奋人心,我们对全年粮食丰收更有信心。”

克服不利因素 稳住农业基本盘

仓廪殷实不仅关系着国人的口粮、饭碗,也是国家应对风险挑战的底气。

在河南柘城县袁庄村高标准农田,阡陌纵横、路通渠连,坐在路边轿车里,看着农田,种粮大户张百深感叹着自己的“小幸运”:小麦亩产超过1000斤,西瓜和辣椒长得也不赖,到年底一亩地平均能赚到六七千元,这个数年初的时候想都不敢想。

对于农业生产来说,今年经历了不同一般的风险和挑战。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总农艺师王俊忠说,今年春耕春管期间,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刚刚迈过倒春寒、病虫害几个坎,一些地区又出现了旱情。然而,即便面对如此不利的环境,今年河南夏粮生产再次迎来丰收:夏粮总产量750.75亿斤,比历史同期最高水平增产1.67亿斤。

克服不利影响,农业稳产、农民增收,离不开农业的现代化建设和抗风险能力的全面提升。

疫情期间,河南将化肥、农药和种子等257家涉农企业纳入重点保供目录,确保春耕农资“不断链”。江苏兴起“云春耕”,往年坐在田间地头和农民聊农事的扬州大学农学院教授朱新开,开了“网络直播”,实时在线为农民群众答疑解惑,指导生产。应对灾害天气,山西建立直通式气象服务,全省4000家粮食生产经营主体能第一时间接收预报、预警和预防信息……

稳定粮食生产,秋粮是大头。全国各地保障秋粮生产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

在四川青神县,一场“虫口夺粮保卫战”正在打响。草地贪夜蛾刚一冒头,植保人员就指导农民通过信诱、食诱等方法进行捕捉。在河南西平县,河南农业大学副教授张学林来到农田,给村民讲解玉米“大喇叭口期”如何追氮肥,怎么保证穗大、粒多、粒重。

在黑龙江绥滨县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内,10架无人机同时升空,开始水稻稻瘟病防控作业演练。绥滨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安百智说,目前已经进入预防水稻穗颈瘟的关键时期,园区内全部采用植保无人机和直升机作业,药剂采用生物农药,5万亩水稻3天内就能完成应急防控。

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南省农业科学院院长张新友说,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这个基本盘,秋粮生产到了关键期,更要做好各种风险应对准备,更好保障农业生产。

现代科技显身手 新生产方式添底气

生菜、空心菜养分不足需要施肥,西红柿光照太强需要遮阳,草莓区空气湿度不够需要补水……坐在办公室、喝着咖啡,南京科沃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苗珍轻点了几下手机,20多公里外的大棚被“唤醒”,遮阳帘缓缓下降,泵房里面的营养液搅动起来,草莓四周弥漫起水雾……

放眼全国,农业生产在悄然改变,“镐锄镰犁”逐渐退场,智能化的“金戈铁马”走进农田,农业生产越来越有“科技范儿”。

在河南临颍县,5G技术走进了农田。7000亩的5G智慧数字农业种植区里,植入了5G智能土壤传感器和气象检测仪等设备,全天候物联网土地墒情检测、智能水肥药一体化灌溉,可节省化肥农药30%、节水50%、节省人工50%以上,亩均效益提升超过15%。

“提起农业机械,要是还说收割机、拖拉机可就‘过时’了,对于我们来说,卫星才是新农机。”山东齐力新农业服务有限公司经理李朝刚说。李朝刚拿出手机,登录“山东粮丰田间智慧管理平台”,500亩农田的养分数据、长势、产量预估一览无余。公司搭载北斗卫星的无人植保车,作业误差可缩小至厘米级。气象卫星提供的精准数据,还能准确预报局地“小气候”,为农业生产趋利避害提供指导。

机械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生产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效率、效益却大幅提升。

在河南滑县的“农管家”服务平台上,农民可以手机“下单”,足不出户就能请农业社会化服务企业完成除草、打药、浇水等田间管理。“现代农民脚不沾泥、手不碰水,坐在家里就能迎丰收,这就是农业科技的魅力。”滑县白道口镇种粮大户黄国兴说。

浓浓的“科技范儿”改变着农业,也注入了发展的活力。“三农”越向好,发展布局越主动。越挑越稳的农业现代化“金扁担”,不仅挑来幸福生活,也挑起了高质量发展的底气和希望。

作者/出处: 新华社 记者 王 丁 宋晓东 阅读次数 [1624]

上一篇  下一篇   
栏目最新内容 | NEW
 农机化统计员能力素质提升班在浙江杭州举办 
 2025年全国粮油和大豆产业博览会在长沙举办 
 做强粮油产业 夯实大国粮仓 
 全国冬小麦播种过九成 
 服务国家战略 推动行业发展 ——2025中国丘陵山区农机装备暨甘蔗机械化博览会回眸 
 高起点上再跃升 
 刘国中强调 持续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 以钉钉子精神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全省党委农办系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培训班在长春举办
 多作物智能化联合收获技术研讨交流会举行
栏目热门信息 | HOT
松原市启动“数字农业”项目  [51028]
吉林省农机推广工作会议在长春召开 [45393]
吉林省召开玉米、大豆机械化收获研讨会 [45252]
吉林省举办玉米收获机械田间生产考核及检测培训班 [45222]
省农委纪检专员到我站检查督导先进性教育活动 [45024]
吉林省农委副主任陈巳深入联系点参加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43848]
吉林在发展县域经济中应选择食品工业   [43448]
吉林省农委举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专题报告会 [43277]
吉林省农委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动员阶段总结暨转段动员会召开 [43112]
抽样调查显示:九成乡镇农技人员转向农资经营创收 [42623]
     

主办:四平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中心
地址:英雄大街2220号
电话:0434--5089268   
email:sp@jlnongji.cn
http://sp.jlnongj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