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我省玉米收获机械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步伐,突破玉米机收薄弱环节的瓶颈制约,全面提高我省玉米生产机械化水平,2005年9月27日和10月9日省农委两次在长春组织召开了玉米机械化收获研讨会。会议邀请了中国农机研究院、山东省农机推广站、山东省农机试验鉴定站、河北省农机推广站的国内知名专家和有关生产企业的代表,我省有关高校、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及基层农机推广人员、农民机手和省有关农机事业单位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与会人员参观了机械收获作业演示现场,进行了会议研讨,会议由农机处成洪处长主持,陈巳副主任参加了会议并讲话。在研讨会上,专家们分析了国内外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发展形势,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措施进行了研讨,对我省加快玉米机械化发展提出了建议。
陈巳副主任首先分析了我省农机化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向与会专家介绍了今后一个时期“四个一”建设的工作重点。
目前我省农机化发展形势较好,国家惠农政策内容丰厚,深入民心;政府部门高度重视,积极推动;农民购机积极性空前高涨,这预示着我省农机化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机遇期。同时,也要看到,农机化工作任重道远,我省是全国玉米生产第一大省,受机械收获薄弱环节的瓶颈制约,全程机械化水平仍较低;省政府已把玉米机收列为农机化发展的工作重点,工作压力加大;国家购机补贴政策和项目的实施,对调整农机结构,提高装备水平,创新生产机制,建立新型农机生产专业合作组织提出了新的任务要求;外省配套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不断加大,机具的研发和推广速度加快,这都要求我省要面对实际,采取措施迎难而上。
根据形势的要求,我省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重点集中在全程农机化示范区、区域性农机服务站、股份制农机生产合作社和农机作业服务公司建设上,简称“四个一”建设。
山东省首席玉米机械收获专家董佑福研究员和中国农机研究院曹鸿国研究员就国内外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概况进行了介绍。
从国外情况看。工业发达国家已先后实现了玉米收获机械化。各国根据区域条件及耕作方式不同的特点,主要采用谷物联合收割机(直接收获玉米籽粒)和专用玉米收获机械(收获玉米果穗)两种方法进行收获作业,基本采用了摘穗—剥皮—果穗收集—茎杆粉碎还田(切碎收集)的工艺过程。前种方式主要在美国、加拿大和西欧等国家大面积采用,而后种方式在俄罗斯、乌克兰和东欧一些国家应用广泛。这两种收获方式都有较成熟的技术和经验,机具产品类型较多,但价格昂贵,不符合我国的国情。目前乌克兰的技术处于领先水平。
从国内情况看。经过近50年的发展,我国玉米机械收获技术已基本成熟,目前主要采用专用玉米联合收获机进行收获作业。虽然整机的制造和装配质量还有一定差距,但机械的主要工作部件与国外产品基本相同,作业性能差异不大,已开发出了自走式、背负式多种型号的定型产品,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规模。我国自走式机型主要是引进乌克兰的技术,但由于受到价格、制造装配质量和工作不可靠等因素的影响,推广应用的速度比较缓慢。目前,以拖拉机为配套动力的背负式机型在山东、河北两省深受农民的欢迎,应用比较广泛,仅山东一个省保有量已近6000台,其主要特点是价格适宜,拖拉机利用率高。
河北省王家源研究员、山东省张永贤研究员及我省专家分别结合山东、河北省在推广应用中遇到的问题,对我省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制约的主要技术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
1、机械的适应性较差,可靠性低。由于我国玉米收获机械的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山东和河北两省,其产品研发、中试和适应性测试主要满足当地的区域特点和耕种制度的要求,因此直接引入我省及东北区域应用后,不能完全适应。目前我省现有的收获机械不足50台,从使用情况看,由于我省玉米具有产量高、秸秆高大和对秸秆处理多样化要求的特点,对玉米收获机械的性能和功能提出了较高要求,导致机具的适应性差,可靠性下降。
2、秸秆回收和处理难度大。目前我省玉米秸秆主要用于三个方面,三分之一做燃料、三分之一做饲料、三分之一可用做还田,因此解决秸秆的综合开发和利用是推进玉米机械收获步伐的关键环节。从现有的机型看,虽然没有一种机型能同时满足秸秆还田、茎穗兼收和果穗单收三种要求,但都具有单一方式的功能。
3、动力消耗大,作业效率低。一方面,在现有的玉米收获机动力消耗中,秸秆粉碎作业的功率消耗大,约占整机动力的50—60%,因此开发低能耗的玉米秸秆粉碎机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由于作业时间短,作业效率低,经济收益较差,影响了农民购机、用机积极性。
4、机械收获后续作业技术不完善。玉米联合收获机械化技术与相关的农机、农艺技术衔接不合理,特别是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有待加强,秸秆还田后的春播问题亟待解决。必须进行多点试验,形成比较完善的技术操作规范和综合配套的机械化生产技术。
与会专家就我省收获机械化发展提出了建议。各位专家一致认为,我省玉米收获机械的应用前景广阔,市场潜力巨大,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发展时机已经来临。一是机械收获技术已经成熟;二是农村基层和农民认可,有渴望的需求;三是生产经营方式不断创新,土地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三是跨区作业已有成熟的经验,作业效益可观。在现有机型的基础上,配合机械耕作制度突破和改革,有针对性地进行机械的适应性技术改造和创新,玉米机械收获近几年内即可大面积推广和应用。
1、实施项目带动,建立创新基地。结合我省实施1000万亩玉米全程机械化示范项目建设,建立创新示范基地,进行多点示范。以中国农机院等科研单位为技术依托,联合生产企业,通过招商引资,在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或九台市卡伦经济开发区农用机械制造基地合资合作办厂,或引进乌克兰技术与关键部件组装生产。建议省政府要从政策上、资金上予以重点支持。
2、确定适宜机型,搞好引进改造。近期我省应以背负式为过渡产品,作为推广应用的主要机型。充分利用大中型轮式拖拉机保有量较多的现有条件,降低成本,优化组合,合理配备。中远期开发推广应以技术自动化、科技含量、产品质量高的多功能的自走式玉米联合收割机为重点方向。
3、设立专项课题,探索应用模式。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推广以示范工程和推广项目的形式,建设玉米生产机械化示范点、示范区、示范县,设立专项课题进行研究,积极探索适应机收作业的农艺改革和生产经营模式,为玉米机械化收获创造有利条件。
4、实施政策扶持,加快推广步伐。针对目前农村经济条件和玉米收获机的使用效益低的现状,建议国家加大农机购置补贴扶持力度,并对动力机械和机具的补贴资金捆绑使用,加大单机补贴额度;省政府每年要投入一定数量的专项资金实施地方购机补贴政策和机械收获作业的补贴,引导和鼓励农民发展玉米机收。
5、开展技术培训,做好售后服务。农机推广、鉴定部门与生产和营销企业共同做好玉米收获机的试验、示范、选型和技术服务。组织做好机手的技术培训,提高机手的使用水平和操作技能,做到让农民买得起、用得好、效益高。 与会人员一致认为,吉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机化发展,吉林省具有独特的农机化发展的地域优势条件和基础,在国家各项惠农政策的扶持下,经过各级农机部门的共同努力,农机化发展必将取得新的成就。
|